从朱熹的“枕流”刻石悟读书

●田云铭
    做人,应该读书。林语堂说:“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、较通达、不固陋、不偏执。一个人在世上,对于学问是这样的,幼时以为什么都不懂,大学时自以为什么都懂,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,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,到晚年才觉一切都不懂。 ”
    怎样去做一个好人,更要读书。鸟欲高飞先振翅,人求上进先读书。大学问家钱穆说:“假如我们诚心想学做人,‘培养兴趣,提高境界’只此八字,便可一生受用不尽。 ”古人曾云:“书如药也,可以医愚”,也就是说:通过读书,穿越时空,与古人、今人、贤人、达人、圣人、伟人去学习、对话;欣赏外部世界的精彩、人生历史的厚重、终极道义的神圣、生命含义的丰富。让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,从而摆脱了平庸,提高了人生境界情味,高尚诚实道德做人。
    余秋雨说:“只有书籍,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,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,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,区区五尺之躯,短短几十年光阴,居然能驰骋古今、经天纬地,这种奇迹的产生,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! ”
    如何治学?怎样读书?今年游庐山观朱熹的白鹿洞题“枕流”刻石,深受感悟。南宋淳熙七年(1180)3月底,掌管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在书院小溪的石头上题 “枕流”二字。朱熹题“枕流”而不是“枕石”,是经过精心考虑的,朱熹一向倡导求学、治学要独立思考、融会贯通。他希望学子们的思维像流水一样充满活力,在广采博收中提取精华,获得真正才学,而不要唯唯喏喏,盲听盲信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他有一首名诗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,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明明是在赞美因有活水不断注入而清澈如镜的水塘,题目却是:《观书有感》,正是在说明求学、治学要保持清新活跃、不停滞、不呆板的思维才能融会贯通、豁然开朗、通达畅快!恰如活水不断注入,水塘才能呈现出清澈如镜,天光云影的美景,此其一。
    其二,“枕流”二字的观书治学理念还体现在他的另一首名诗中: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艨艟巨舰一毛轻,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 “这首诗也是在告诫学子们:国逢盛世,如春暖河开,活水注入,江水澎湃;路在脚下,要抓住当务之机,奋斗拼搏。同时倡导求学、治学,思维清新如春水,活力无限,观书应具万丈法眼,应用须运独窍匠心,中流击水,巧用“四两拨千斤”,直挂云帆济沧海,游刃有余,自在畅行。
    读书好、好读书,读好书、做好人。享受读书,受益一生。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,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”。当今世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格局的变化与科技革命,使我们正处在中华盛世、时代“中流”,不负时代,中流击水,时不待我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