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屯乡:红色文化浸润新乡村

    本报讯(记者彭晓通讯员丁琳琳)“我们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,通过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,在全乡营造一种红色文化氛围,让村民在日常生产、生活的细节中,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,潜移默化的提升文明素质。 ”近日,李屯乡党委书记訾丙军告诉记者,他们通过开设红色讲堂、打造红色文化广场等形式,在新乡村文化建设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“新坐标”。
    该乡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并非无本之木,连六高村的县委遗址让他们找到了红色根脉。 “禹城第一届县委就在我们这里建立,我们这里当之无愧是禹城红色革命的源头。 ”连六高村村支书高兴杰说。
    据了解,该乡充分在前期建设“红色记忆”文体广场、“红色精神”传承广场等2处教育基地的基础上,又投资30余万元建设以四季社区尚德园为试点,建设1处“红色讲堂”,该讲堂内部多媒体影音设备齐全,可容纳110人同时开展学习活动。
    尚德园“红色讲堂”不仅定期邀请乡贤、退休教师来主讲红色革命历史,而且还请全乡的退伍老兵、知名老党员、革命烈士后人等讲解熟知的红色革命史,溯本追源学习红色文化,通过讲述革命年代的艰难生活,引导大家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。
    “每逢周末,便会有孩子们到红色文化广场来参观学习。 ”前庙村村支书张德平说,“我们村的红色学堂最大的特色是把课堂搬到了户外,可以说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学堂。 ”红色文化广场中矗立着红色文化墙,长征精神、西柏坡精神等10块铁艺展板丰富了教育内容,村委会里的电脑也定期播放红色文化视频。如今,走在前庙村的大街小巷,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味。
    在柳庄村,每天去红色文化广场遛弯成了很多村民的习惯。 “近20多块红色文化展窗,蕴含大量的革命记忆,怎么看都看不够。 ”村党员刘兰圣说,“除了红色文化,还经常有我们村党员的一些故事,这让大家非常喜爱。 ”
    “以前大家没事的时候都是憋在家里,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。现在大家凑在一起既有说有笑,又能学习知识,感觉很好。”村民刘兰平说,“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,交流得多了,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息。 ”
    该乡党委副书记赵成涛介绍,村庄红色文化墙除了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传统文化等内容,还收集了村内老党员的愿望制成了红色心愿墙,收集了党员干部的人生格言制成了党风政风墙。 “看到文化墙上有他们自己的话,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。 ”赵成涛说。
    “我们把李屯的红色历史和乡村文明行动相结合,逐步建立起新的文化氛围,把传统的红色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村民的生产、生活中。”訾丙军说,“父母带着孩子,看到什么就教育孩子什么,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,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。 ”
    截至目前,该乡已开展红色讲堂、红色文化演出、实地参观学习、中小学生主题诗歌朗诵等各类红色文化活动70余次。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