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“肖寺现象”启迪“两区同建”

近日,环境优美的市中街道肖寺社区喜事连连,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、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社区,成为引领“两区同建”的新标杆,被称为“肖寺现象”。
近日,到市中街道肖寺社区购楼处购买楼房的群众络绎不绝,社区规模不断扩大。肖寺管区书记高伟介绍,肖寺社区在原来梁庄、邢庄、高庄、肖寺刘、杓头李5个自然村的基础上,又有龙王李、常王、南北庄、东曹坡、西曹坡等5个村的村民加入到社区,由原来的1700多人,增加到3500人,由原来420户增加到880户。
“这和39年前的农村相比变化太大了,原来的破屋旧房不见了,难走的路不见了。漂亮的楼房,清洁的活动广场,穿着整齐的村民笑逐颜开,和咱城里没啥两样啊! ”春节期间,12名两鬓斑白的济南市老下乡知青,到肖寺社区故地重游,看到自己曾经住过的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感慨万千。
从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现在的社区新面貌,肖寺社区实现了当年动工、当年配套、当年入住的社区建设速度,被称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“肖寺现象”。
秘诀一:群众利益放首位
肖寺社区规划建设时,把照顾好村里的鳏寡孤独提到第一议程,专门规划建设了50多套周转房,每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左右,这些房子提供给困难群众免费居住。 80多岁的霍春来老人没有想到,自己老了住上了新楼房。
现在的肖寺社区由梁庄、邢庄、高庄、肖寺刘、杓头李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,人口达到1700多人,社区新居自2013年3月开工建设至今,已建成住宅楼30栋、420户、沿街门市楼86套,居住楼房全部为“3+1模式”,最下面一层为车库或储藏室,上面三层居住,既节约了土地,又方便了居住。社区党支部书记霍长江介绍说:“社区建设初期,广泛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,社区建成什么样,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。 ”
在肖寺社区挂职“第一书记”的德州市委组织部干部孟凡亮介绍:“社区建设中,党委政府把一切都替群众想到前面,得到了群众的充分信任,这是实现无震荡拆迁的关键! ”
新楼规划建设尊重群众意愿,旧房评估也让群众心服口服。市中街道聘请专业的房屋评估机构,对农民的旧房屋进行评估,让群众对房屋补偿款认可。拆迁初期,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政策,对积极的拆迁户进行适当奖励。
“党委政府替群众考虑在前面,群众对社区的认可度和入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;群众对整村搬迁由被动变主动,对旧村拆迁的认识明显提高。 ”市中街道党委书记于志祥说。
社区群众邢仁辉说:“谁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,社区建设成我们希望的模样,自然盼着快点搬上新楼! ”
有群众担心上了楼不如有院子放东西方便,社区便规划出了专门的农机杂物放置区;有人担心上了楼,取暖做饭不方便,党委政府积极协调通上天然气;有群众担心社区环境卫生不好保持,社区完善管理成立了物业办……
70多岁的社区居民邢仁春,一直采用“火烧心”壶烧水,自搬进楼房后,怕影响邻居和公共环境,每天用三轮车拉着“火烧心”壶,到一里地以外的地方烧水,烧好后再回到楼上。他幽默地说:“出去烧水同样锻炼了身体,一举两得。 ”
秘诀二:优质服务聚民心
“肖寺现象”的根本,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。
2014年12月2日,我市在肖寺社区率先开展社区“两委”换届工作,并做为全市换届工作示范点,组织各乡镇人员现场观摩,59名党员、165名村民代表,社区委员会选举会议到会群众711人,仅用2个多小时就完成选举,原套社区班子成员全部当选。
短时间内缘何产生如此大的凝聚力?
“社区管理首先要强班子,我们在不断完善制度,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,还强化了村“两委”班子的服务职能,领导力度进一步增强,2013年市委书记张安民同志还参加了社区的组织生活会! ”霍长江自豪地说。
社区开展了完善的“三会一课”学习活动,在“村财乡管”的基础上,建立健全村级理财制度,每月公布一次社区财务账目,每笔开支都有经办人(至少两人)、社区财务监督员、社区干部四名以上人员签字,方可到乡镇经管站报账,“一事一议”的要附相关纪要。创新管理体制,让村务工作更加公开民主。运用广播宣传、公开栏公示、会议研究、信箱收集意见、入户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,畅通交流渠道、充分征求意见,消除“无形墙”,实现人人都是社区主人,创建人人关心社区发展的管理体制。
为方便群众办事,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无周末,社区支部书记天天带班,其他干部轮流值班,每天都有两名以上社区干部处理事务,建立“社区工作日志”,对于群众需求随时办理。建立了乡镇干部到社区定时定点现场办公制度,明确了社区事务代办员,百姓有事不用自己跑腿,代办员办完给送到家;聘请了两名老师,建立“四点半”课堂,看护学生并解疑释惑;为使老年人强身健体,组建了秧歌队、广场舞队、锣鼓队等文体组织;建立“晚间QQ视频”,让留守老人、儿童与外出亲人视频通话;建立夕阳红服务队、村级代办业务等九个平台。强班子优服务,凝聚起社区人心,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秘诀三:增收富民促发展
“让群众搬上楼房,也要让群众致富,促进社区健康发展。”市中街道党委副书记、办事处主任秦飞龙说。
搬进新居的群众卢四根尝到了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,原来在村里经营一家小卖部的他,自从搬到社区的沿街楼,小卖部的生意更加红火,年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。
社区建设带动了“三产”增收,新建沿街楼86套,总计5000多平方米,建成了集超市、餐饮、维修、农资等多元服务业发展的商贸市场,方便了群众生活,解决了部分居民的经济增收问题。街道党委、办事处为社区群众联系服装、假发制品等6个适宜家庭生产的项目,让部分留守妇女有活干、有收入,解决就业100多人,人均月增收近千元。
随着复垦土地的增加和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,种粮也走向现代化。如今,肖寺社区3695亩耕地全部纳入 “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市中街道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”中,总计投入422万元,修建各种基础设施,每亩为农民增加收入(含降低生产成本)近200元。
社区充分发挥种大棚蔬菜的优势,新建大棚50多个,全村共种植大棚300多个,实现了户均一个大棚的目标。 “第一书记”孟凡亮联系德州市文广新局,为社区建立了文化大院和文化书屋,安装了15台电脑,联系科技局增开了科普频道,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种田能力,增加了农业收入。
群众个人富了,集体腰包也鼓了。肖寺社区以前的集体收入是空白,现在通过旧村复垦进行土地流转和社区集体房屋出租,今年可实现集体收入18万元,5年后社区集体收入达60万元以上(土地复垦前5年,每亩地年承包费500元;6至10年,年承包费1000元),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将大大增强。 冯希才

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德州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 德州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德州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